对(汉字)对,dui,从丵(zhuo)从口从寸。一只手拿着点燃的蜡烛,有“向着”的意思。对,对或从士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为言,多非诚对,故去其口以从士也。(1) (会意。从口,从“丵”( zhuó,即,古“丛”字,象草木丛生。),从寸。寸,法度也。汉文帝以为责对而伪,言多非诚,故去其口,以从土。本义:应答)(2) 同本义 [answer;reply] 对(繁体字:对),繁体字的出现:最早的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出现的。金文,也称大篆,也是在商朝后期出现的。小篆则是在战国后期就出现了,秦王朝统一中国后有、大力推行,成为全国通用文字。繁体字最早的雏形产生了。接下来隶书在汉朝诞生,西汉的隶书还有一丝篆意,到东汉时成熟,楷书则是在魏晋时期诞生的,这是 汉字的标准化进程。 使用本站的qq繁体字转换器进行简/繁体转换 不少网友提出,电脑输入一个繁体字与输入一个简体的速度基本是一样的。如果说当年简化字的出现是为了方便写,那么现在这个障碍已经大大减轻了,恢复它也将不再困难。“大陆的简体字已经扎根,是完全不可能倒回去的”,苏培成说,由于采用点阵排列的显示方式,目前在电脑显示上,简化字比繁体字(fantizi)要清晰得多。我是一个毛笔书法爱好者,深知繁体字之美。我还是一个古文字爱好者,深知繁体字中蕴含了古人观念遗存,或者说承载了民族文化。 同时,我也长期从事笔录工作。会议记录、庭审笔录、调查笔录、讯问笔录,只有手写才算正规。作笔录,深知简体字笔画少的好处。不妨用简体和繁体各写一遍“学问”或“会议”,看看时间相差多少。 要问我到底站在哪一边,我还是赞成汉字简化。 首先,文字简化是大势所趋。小篆是极富韵味的字体,后来被隶、楷代替。英文手写的圆体字很美,现已不是主流书体。总起来看,化繁为简是历史趋势。 其次,汉字简化后,在书法、古籍出版印刷等领域,仍允许使用繁体。也就是说,繁体字所承载的文化并未被扼杀。 再次,由于文字爱好者更喜欢讨论繁体简体问题,文字学家们决定汉字如何修改(大陆、台湾都是一样)。文化人说文字,通常会偏重文字的文化意义而不是实用性。因此,所谓“大陆要求恢复繁体的呼声很高”、“台湾维护正体字的决心很大”,亦不排除是少数人的声音。 最后,有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:如果恢复了繁体字,一篇文章,要不要恢复竖排、自右向左的写法呢?就拿横排、竖排来讲,草书讲究笔画间连贯、呼应,你竖着写“大人”两个字,笔画可以连起来,横写则不行。横写岂不也有伤文化吗? 汉字将来会不会继续简化下去?我个人认为,可能性不大。文字既有求“简”的需要,又有求“稳”的需要。况且,汉字进一步简化,空间已不是很大了。